《多余女》是一本以计生问题为主题的自传体长篇小说,讲述了一个从出生起就被家人看作“多余”的女孩的成长和变化,表现了她离开亲生父母、被寄养在其他家庭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。本书通过对“我”以及其他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探析,透视了我国“计划生育”政策实行四十年来,对许多人命运的深刻影响和在中国社会留下的深刻烙印。
作品中故事丰富感人。主人公晁婷婷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基层文学艺术家庭,父母都是有一定文学与戏曲表演艺术成就的双职工。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孩,因为要传宗接代想生一个男孩,却偏偏生下了“多余女”。为继续生男孩,躲避惩罚,他们就把她寄养在姑姑家中七年。姑姑家在贫穷的农村,家中已有四个子女,温饱都未解决,又加入一个孩子,生活更为艰难。尽管姑姑和姑夫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,但由于亲疏之分,多余女常常受到表姐弟的歧视。寄养的结果,就产生了两个奇怪的称呼“姑夫爸爸”和“姑姑妈妈”,使晁婷婷养成了在门角落吃饭,看人眼色行事,听人口气说话等令人心酸的生活习惯。爸爸因车祸去世,家庭遭受重大变故,“姑夫爸爸”为抚养费把她推出门,亲生母亲又不敢公开教养多余女,这使其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。多余女是没户口的“黑人”,上学成了大难题。三姨妈收留了她,乡村小学校长冒着风险,让她入学读书。在校长、老师的关爱下,她读完了小学五年级,老师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,妈妈就着意培养,使她走上了学艺之路。
在本书中,作者不仅仅讲述了自己的不幸命运,还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,同学之间的真情,校长、老师精心育人的崇高品德,家人亲友对自己的关爱。尤其是童年生活,被她写得生动活泼,情趣盎然,完全是用一颗童心在讲述和演绎。其间融入许多童谣、儿歌,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。读来,悲痛处,催人泪下;欢快处,让人开怀畅笑;悖理处,使人觉得幼稚可爱。
无